阅读历史 |

第83节(1 / 1)

加入书签

秦瑶留两人在家吃饭,刘柏和刘仲想着早一点完工,在这边吃饭节约时间,答应下来。

中午日头大,距离开饭还有一会儿,刘仲拖来一根一米多长的圆木,坐在后门槛上敲敲打打,凿了个食槽出来。

秦瑶出来叫他们进屋吃饭,瞧见这么大一根圆木,有点惊讶,“这么好的料怎么打了马食槽?”

刘仲不好意思的说:“爹交代的,反正放在家里也不用,不如凿了给马当食槽,大小正好呢。”

确实是正好,但这么好一根料子可值点银子。

秦瑶想着补钱给他们,刘柏看出她的意图,更不好意思了,忙说:

“弟妹你可别想着给我们补银子,昨晚儿那一大包肉,都不知道能买多少根木料了。”

秦瑶也不矫情,好意她领,浅浅一笑,“行,那我就用了啊。”

刘柏刘仲欣喜点头,“哎!”

“好了,洗个手吃午饭吧,我厨艺一般般,你们多担待。”秦瑶提前给两人打预防针,让他们别对自己做的午饭抱太大希望。

刘柏和刘仲有心理准备,却还是被饭桌上那一团烂糊,青中发紫,紫中发青的一盆炖菜吓了一跳。

兄弟两面面相觑,不会中毒吧?

秦瑶赶着大郎兄妹四人进屋就坐,自己最后坐下,拿起碗筷,当先夹了一筷子菜,一边吃一边说:“还行,有盐。”

“你们吃啊,别客气,我煮了很多饭,管够,放心吃。”秦瑶招呼道。

想着大家都熟了,说完就开始干饭,没管刘柏兄弟两。

大郎兄妹四人对此似乎已经习以为常,四娘小嘴抹了蜜似的,吃一口那青紫的菜,“哇!”的看向秦瑶,“阿娘,是茄子。”

秦瑶嘴里含着饭,嗯嗯点头,递给小姑娘一个“真聪明”的眼神,美得小丫头翘起小脚丫,在桌底下晃来晃去。

二郎闭着眼睛咽下阿娘做的饭菜,心里唾弃自己变娇气了,从前可是连米糠饭团也能咽下的,现在居然开始想念阿爹在家的那些日子。

大郎看大伯二伯没动筷,特意与他们解释:“都是自家里种的茄子和瓢瓜。”

所以你们放心吃,绝不会中毒,他发誓!

后娘做饭确实没什么色香味俱全的概念,当然,可能有,却苦于实力有限。

但她绝对会炖到熟透,说是高温可以杀死病毒。

所以,吃了不会拉肚子这一点大郎可以拍胸脯向两位伯伯保证。

见大侄子这么笃定的打包票,刘柏和刘仲这才试探着伸出第一筷。

嗯,确实是有盐。

然后就没然后了。

秦瑶连干三碗白米饭,吃饱了,今天没什么运动量,现在油水也管够,主食自然吃得就少。

她放下碗筷,抬头看见刘柏和刘仲两人光吃白米饭,有点尴尬的问:

“菜是不是难吃?”

两人摇头,很给面子的一人夹了一大筷子菜。

但傍晚秦瑶留饭,两人说什么也不肯,一边说着不好意思再让她破费,一边逃也似的往家里跑。

秦瑶“啧”的一挑眉,有些无奈的回头看向院中四个糖葫芦串。

他们很认真的跟她说:“我们最喜欢阿娘做的饭了。”

秦瑶笑了起来,招招手,“走,我们给老黄搬家去!”

四个孩子闻言,撒欢的嗷嗷叫着往屋后奔去。

二郎和三郎昨天还没骑到马,今天闹着要骑,秦瑶满足他们的心愿,把两人抱上马背,牵着他们从后山来到马棚,二人还觉得意犹未尽。

不过没有马鞍,骑着还是有点不舒服,所以也很爽快的让秦瑶把他们接下马。

老黄在后山已经自己吃饱了,母子五人给它喂了水,然后牵到河边洗刷刷,干干净净入住新家。

秦瑶翻出从城里兽医那买来的药粉给老黄秃掉的地方上药,弄完这些,拍拍手进屋,洗手开饭。

中午的炖菜没吃完,晚上就着熏肉白米粥,马虎解决了晚饭。

天黑得晚,吃完晚饭还亮着,秦瑶寻思着去刘木匠家看看,明天要上门给客人安装水磨,两人提前核对一下数据和细节。

问大郎几个要不要去村井那耍,四人立马拿了新买的蹴鞠,屁颠屁颠跟她出门。

超小型水磨

秦瑶先把兄妹四人送到村井,这里可热闹了。

半下午的时候县衙官差来过,果然和她昨天说的一样,通报了马匪全部被剿灭的好消息。

官差是来也匆匆,去也匆匆,村民们却就着这件事议论了好久。

这会儿各家各户吃完了晚饭,还聚在一起说呢。

因为官差来的时候还特意去了秦瑶家一趟,跟她打了个招呼,现在村里人觉得可有面了。

他们村里出了剿匪大英雄,衙门官差都要特意去跟她打招呼呢。

不知道是谁起的头,村里人们正商议着,要不要给秦瑶送块牌匾什么的。

幸好秦瑶送家里孩子到村井这边提前听到,及时制止,要不然她得尬死。

出风头也要有个度,大家伙夸一夸,见面客气点下头就行。

送牌匾?

村里族长、村长都还没得过牌匾呢。

现在这样正好,大家伙还夸她为人谦虚,不贪图名利。

秦瑶不喜欢站在背后当什么隐藏大佬,她该得的名和利,谁也别想抢走。

更不会冠在别人头上,只因为自己不用暴露在大众面前遭受非议而沾沾自喜。

欲戴皇冠必承其重,她颈椎好,受得住!

刘老汉现在觉得秦瑶可为自己老刘家长脸了,晚饭的时候还跟张氏感慨:

“老三真是上辈子烧高香了,得了这么一位镇家之宝!”

张氏连声称是是是,但心里和刘老汉想的不一样。

她是觉得,秦瑶特别为她们女人长脸!

瞧瞧老大老二家两个媳妇,走路腰板都挺直了不少。

秦瑶这边,到刘木匠家的时候,他们一家正在吃晚饭,一家人热情邀请她上桌。

秦瑶摆摆手,说自己吃过让他们别管自己,刘木匠端起饭碗过来,边吃边领她去看明天要交差的水车。

是一个比小型水车还要小一点的尺寸,那家人不靠河,但屋后有山泉,从山上落下来,四季不断,他们接了竹筒直接引到家里用。

本来对装水车已经不抱希望了,但秦瑶亲自过去看了一圈,发现也能装。

装一个超小款,功率没有正常水磨那么大,能磨的粮食也不多,但只是家里自用完全足够。

也因为这是第一个超小款订单,秦瑶和刘木匠都特别上心。

这要是成功了,就能打开更多市场,让水磨走进千家万户。

比如那些村里有天然小瀑布或者天然山泉的村落,不需要有大河,就能安置水磨坊。

超小款的出现,有可能会解决一部分地形水文限制。

“明天是就去这一户吗?”秦瑶问。

这些天她不在,不是很了解订单排布情况。

刘木匠点点头,“超小型这户比较远,明天只来得及去这一家,剩下两个倒是后天可以一同去,都在一个村,正好上午一家下午一家。”

秦瑶说:“那我们明天骑马去,我去跟村长家借个车架,方便许多。”

刘木匠颔首,两人谈妥,秦瑶把账本拿走回家对完了账目,便早早睡下了。

因为路途遥远,四更天两人就出发。

秦瑶走的时候,家里四个孩子还在梦里呢,她留了字条压在堂屋饭桌上,告知他们自己要晚上才能回来。

牛车的车架用到马身上,有点不太合适,矮了许多,但马的速度比牛车快了一倍。

拉着两个人和沉甸甸的水车石磨,仍跑得飞快。

秦瑶听着身下车轮咕噜噜疯狂转动的声音,心都揪起来,担心把村长家的车架给弄散架咯。

于是到了不太好走的小路上,放缓了马车的速度。

如此这般,抵达客户家中时,也是上午十点左右了。

要是靠脚走,中午还不一定能到呢。

这么远的地方都能知道刘家村的水磨,秦瑶很惊讶。后来才知道,原来是刘家村的妇女嫁到这边,回娘家时把水磨的消息带了过来。

舍得花钱安装水磨的人家,都是村里相对富裕的,今天这家,院落修得大大的,大门也做得宽敞,门槛卸下,马车直接可以驶进去。

家中引了山泉水,还挖了一个大池塘,里面种了藕,这会儿荷花已经盛开过,只剩下两三只晚开的,亭亭立在荷叶间。

秦瑶第一次到的时候,就特别羡慕这户人家大大的院子。

可惜她们家那地势,平地就那么点大,挖不起池塘,只能种点菜。

安放水磨的地方主人家已经提前清理出来,就在池塘角落里,山泉水落下的地方。

这山泉水量挺大,秦瑶测试过,转动水车没问题。

安装步骤她和刘木匠都熟得不能再熟了,两人合作,半个时辰就安装好了。

跟主人家要了点谷子做测试,效果还不错。

正常水磨一小时磨一担粮食,超小型水磨一个半小时磨一担粮食。

刘木匠严谨的测量过主人家的箩筐,和刘家村村民常用的箩筐大小差不多,所以秦瑶得出这个结果是比较靠谱的。

秦瑶又指导主人家自己上手试了下,对方挺满意的,速度比想象中的快,最主要是不累人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